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首页 > 走进硒都
  • 地理气候

  • 生态建设

  • 自然资源

  • 行政区划

  • 社会发展

  • 城市建设

  • 通信交通

  • 历史沿革

  • 文化艺术

  • 金融服务

  • 风景名胜

  • 著名人物

 

 

 

 

扎音河湿地保护区

立足自然保护,推进生态建设。按照创建生态示范市的要求,组织协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工作,全面落实了生态市创建的各项指标。在生态乡(镇)村建设上,我市在绥化市列为排头、全省领先,东风镇和伦河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,扎音河乡朝阳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,同时建成省级生态乡镇5个,省级生态村51个,编制2个连片农村治理项目。完成了国家项目建设工作,成功入库农村项目25个,农村污染源减排扎实推进,9个项目材料按期完成。2012年-2014年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20个其中连片整治项目3个,总投资2165万人,覆盖15个乡镇,42个村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海伦是由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,属松嫩平原的一部分。其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低丘陵、高平原、河阶地、河漫滩依次呈阶梯型逐渐降低。境内无高山峻岭,除少数残丘外,大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平原。平均海拔239米,年平均气温2.5℃,平均积温2 500℃,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,年降水量500600毫米,适合发展农业生产,海伦地域辽阔,自然资源丰富。

一、土地资源    

市辖区幅员面积4 667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442.9万亩,占土地总面积的63.3%;其中园地1 242.4亩,占0.017%;林地91.6万亩,占13.1%;牧草地2.9万亩,占0.415%;人均耕地面积5.5亩。黑土是海伦市的主要土类,广泛分布于全市(县)的高平原地带,占土地总面积的63.4%,土质疏松、多孔、团粒结构良好,腐殖质多,有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,潜在肥力很大,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。

二、矿产资源

海伦市矿产资源主要有已开发利用的砖瓦用黄粘土、土砂、河砂、河卵石、建筑石材等,总储量2千亿立方米,年采量45万吨。在海伦河以北、克音河以西、扎音河西北还广泛分布着白垩纪地层,其中含有澎润土、沸石等工业原料;在东方红水库上游,分布着丰富的草碳资源,这些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。近几年,又勘探出储量丰富的煤炭、砂金和矿泉水资源。其中矿泉水在省有关部门的帮助下,已被确定为地质勘探项目。海南乡、丰山乡两处矿泉水分别为含偏硅酸型、含锶型天然优质矿泉水,水中所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,细菌、放射性、污染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颁布的《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》,目前已开发利用。

三、水资源

海伦市水资源总量为5.21亿立方米,其中地表水为4.11亿立方米,地下水为1.1亿立方米。从地表水看,资源比较丰富,年平均降水量548.5毫米,相当于24.4亿立方米。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两条界河--通肯河、克音河;三条内河--扎音河、海伦河、三道乌龙沟。通肯河为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,流经8个乡(镇),境内流程182公里,流域面积8128平方公里。境内蓄水工程有东方红、联丰、星火、燎原、东边等5座大中型水库,30座小型水库;引水工程有2处;提水工程有小游动泵站391处。蓄、引、提等水利工程总净调节水量1.55亿立方米,占地表水平均资源量的39%。从地下水看,开采资源量为11008.32万吨/年。目前,全市已打供水井、农田灌溉井1734眼,地下水开采量为3266.32万立方米,利用地下水灌水田3.13万亩,旱田坐水种植10.2万亩。

四、动物资源

海伦市东部山区有数十种野生动物,其中食肉动物主要有虎、熊、狼、野猪、水獭等10余种;食草和啮齿动物主要有梅花鹿、罕达犴、山兔、黄鼠、麝鼠等近10种;野生鸟类主要有豆雁、飞龙、雀鹰、锦雉、翠鸟、黄鹂、麻雀、云雀、楼燕等30余种;野生虫属动物有蜾蠃、蛙、蜂、蚁、蝶等几十种。

五、植物资源

海伦市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森林、草山和草原,总面积92.3万亩。森林资源主要有杨树、桦树、松树、椴树、色树、柞树等17种用材林;野草资源主要有羊草、小叶草、三棱草、蒲草等植物;山产品主要有猴头、木耳、蘑菇、山葡萄、榛子、橡子、芥菜、茭白、蕨菜、黄花菜等十几种,尤其是蕨菜资源丰富,采集后远销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。此外,海伦市的中草药蕴藏也十分丰富,可发掘利用的中草药材53科、107个品种,总蕴藏量约为900万公斤,其中主要品种平贝、地芋、刺五加、车前子、大活、升麻等品种270万公斤,占总蕴藏量的30%;大宗药材蒲公英、大蓟、小蓟、寄生、坤草、透骨草等品种约150万公斤,占总蕴藏量的16.7%。主要分布在海伦农场及六个林场,面积为133.6万亩,占全市总面积的19.5%,具有良好的采集前景。

六、旅游资源

海伦市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个部分:一是古迹。目前,已发现古遗址12处,其中原始社会遗址4处,辽代遗址3处,金代遗址4处,清代遗址1处,并且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标本,可供参观、游览。二是名胜。有1913年建于“圣若瑟屯”(今海北镇)的海北天主教堂,总面积256平方米,教堂正面有高十几米的钟楼,教堂大厅可容纳400余人进行宗教活动,是海伦市及周围市县天主教徒活动中心;还有1997年复建的“三圣宫”(位于共合镇(富大房子屯)),占地1.5万平方米,有殿宇、石牌坊、钟鼓楼等,是道、佛、儒三教合一的圣地。三是风景区。主要是东方红旅游区。旅游区以东方红水库为主体,山水相连。水面2.5万亩,山林面积1000多公顷,山青水秀,景色宜人。旅游区现已开发了碧波亭、赏江楼、彩虹瀑、月亮滩、水禽岛、渔家村等十几处景点,辟有豪华艇环库游、舢板划、橡皮船、游艺、舞厅、酒吧、宾馆、风味餐厅、林中帐篷等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,是观光、旅游、渡假、举行会议的理想场所。还有新开发的大峡谷森林公园。

 

 

 

海伦市辖13个镇、10个乡:海伦镇、海北镇、伦河镇、共合镇、海兴镇、祥富镇、东风镇、百祥镇、前进镇、向荣镇、长发镇、东林乡、海南乡、共荣乡、乐业乡、福民乡、丰山乡、永富镇、联发镇、永和乡、爱民乡、扎音河乡、双录乡;六个国营林场、东方红水库、海伦农场、红光农场。共243个行政村,5个街道办事处,20个社区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15年卫生计生系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,其中医院3个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个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、其他各类卫生机构2个。卫生机构床位数1246张,卫生技术人员1425人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11755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2015年,海伦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,新建改造北环路、通海路等7条道路,里程5公里,面积8.08万平方米,完成建新路、永乐路等5条给水管线2922延长米,铺设建新路(南环路至南海路),南海路(永乐路至建新路)等9条路段排水管线6557米,改造既有建筑楼房11栋,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。保障住房延续强势,新建盛世花源二期、腾茂鑫源等9个项目,建筑面积28.97万平方米,安置回迁户1300户,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的回迁1066户任务。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,配建廉租住房500套,面积2.5万平方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绥北高速入口

    海伦市交通四通八达,城乡道路畅无阻。哈黑公路、绥北高速贯穿南北,鸡讷公路跨越东西。西有哈、大、齐高速,南是哈、牡、佳高速,东走哈伊高速,省道202、海望、海拜、海明公路在此交汇。黑龙江境内仅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鸡讷一级公路,从鸡西市西沿佳木斯、伊春、绥化的海伦、齐齐哈尔的拜泉、克山、克东、讷河等地由东至西穿连在一起。海伦距哈尔滨193公里,距齐齐哈尔310公里,距牡丹江582公里,距佳木斯484公里,距大庆253公里,距黑河373公里,距鹤岗415公里,距伊春244公里,距五大连池152公里,距北安106公里,是黑龙江公路网的核心地理位置。滨北铁路在市内有4个停靠站,2个货运站点,17条铁路专用线,年铁路运货量可达120万吨,货物一次仓储量25万吨;年客运量60万人次,日过客车5对列。

 

    境内通讯设施完善,邮电通讯事业持续发展。有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电国联通、中国铁通、中国邮政公司落户海伦,可以快速、便捷邮递国内外各种邮件和信函,程控电话、光纤网络、有线电视、数字化电视网络转播覆盖城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海伦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是黑龙江省建治较早的县份之一。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劳动和生息在这块土地上。在秦、汉、唐、辽、金、元、明时期,境内即有少数民族生息、繁衍、劳动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始建通肯副都统衙门,海伦县境域即为其所辖;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裁通肯副都统,设通肯协领署;宣统元年(1909年),海伦直隶厅改为海伦府;1912年(民国元年)海伦府改为海伦县;民国6年(1917年)1月设望奎设治局,从此,海伦、望奎分治,恢复海伦县;1932年,日本入侵后,海伦县归属伪滨江省。1945年8月15日,伪满洲国覆灭,全县人民获得解放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于同年11月,建立了人民政府,至1949年建国前夕,海伦县曾先后归黑嫩省、黑龙江省管辖。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,海伦县一直属于黑龙江省管辖。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海伦市,市境内共有7个镇,10个街道;16个乡,360个村,1,667个村民小组,1,255个自然屯;6个农牧场,6个林场。海伦镇为市人民政府驻地。全市总户数为164,418户,人口为799,838人。境内民族99.5%是汉族,还有朝鲜族、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土家族、达翰尔族、鄂伦春族、锡伯族、黎族、彝族等。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,紧密无间,团结奋斗,共同建设着社会主义新海伦。

   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,距省会哈尔滨市225公里。东部隔克音河与绥棱县为界,西部隔通肯河与青冈、明水、拜泉县相望,北部与北安市接壤,南部与绥化市、望奎县为邻。全境从东北到西南较长,150公里;南北较短,78公里,幅员面积为4,551平方公里。在地貌上是由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度地带,属松嫩平原的一部分。地势从东北到西南,由低丘陵、高平原、河阶地、河漫滩依次呈阶梯形逐渐降低。海拔高度最高471米,最低147米,一般为200米上下。境内无高山峻岭,除少量残丘外,大部分为波状起伏的高平原,即所谓漫川漫岗。在土壤上,大部分为黑土。水分、养分条件较好,潜在肥力很高。南起北纬46度58 分,北至北纬47度52分,西起东经126度14分,东至东经127度45分。海伦县属中温带,冬季漫长寒冷,夏季短促温润。每年10月以后,干寒的冬季风即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,至次年5月间,大地始有绿色。年平均气温为摄氏一至二度,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,年降水量为500至600毫米之间,冬季和春季降水量较少,夏季降水量偏多,故往往发生春旱夏涝。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,降温较快,容易出现早霜。

    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。全市有土地面积6,826,099亩。这些土地,宜农、宜林、宜牧、宜副、宜鱼,是发展农业的雄厚物质基础。在水源上,有通肯河、克音河、海伦河、三道乌龙沟、扎音河和东方红、联丰、新曙光、星火、燎原、东边等5大水库。现在,沿河、沿水库一带,农田已获河水、库水灌溉之利,稻田逐年增多,距勘测资料记载,地下水资源亦颇可观,除少量地下水已经利用外,大部分地下水资源尚待开发利用。市内野生动物,在四、五十年代,尚为多见,素有“棒打獐子瓢舀鱼,野鸡飞到饭锅里”之说。60年代时,平原地区仍有狍子、狐狸、兔、野鸡、野鸭,东部山区则常有野猪、黑熊、狼、鹿等出没,到80年代则很少见到了。野生药材和山产品亦比较丰富。比较盛产的有甜甘草、党参、防风、柴胡、地丁、桔梗等107个品种。其中,车前子、大蓟、小蓟等药用植物则更为多见。蕨菜、灰菜、黄花菜、榛蘑等野生植物,蕴藏量很大,每到夏秋季节,有大批人力进山采集,既支援了出口,又增加了群众收入。农作物的品种也很多,粮食作物有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糜子、水稻、大麦、小麦、燕麦、荞麦、绿豆、小豆、芸豆等;经济作物则有大豆、亚麻、甜菜、葵花籽、芝麻、芥末等。此外,还有薯类、瓜菜、蔬菜等。

 



海伦市文化艺术中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1文体基础设施建设。2008年,海伦市兴建了11000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,使我市市本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该中心内含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剪纸艺术馆、海伦展览馆、博物馆、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等单位和设施,该中心已成为海伦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中心平台。2008年至2011年,我市实现了乡镇有文化站,村村有农家书屋。近几年来,我市乡村建设135处文体休闲广场。2013年以来,我市3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。

 

2业余文化队伍建设。我市现有作家协会、诗词协会、工艺美术协会、书法协会、摄影协会、海伦剪纸协会等多个团体组织,并常年开展活动。相继组建了社会文艺演出团体和村文化大院15个,在城乡常年开展活动。

 

3、文化活动开展。节令文化活动常年开展,消夏文化广场活动每年例行开展,从初夏至深秋,每年都由市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、社会文艺演出团体、文化大院、各舞蹈学校等二十几个单位和团体在消夏广场进行专场演出。每周在消夏广场都有1-2场的专场文艺演出活动。此外,“金色田野”广场文化活动在我市乡村普遍开展,每年演出近百场,城乡文化活动红红火火。送文化下乡活动有序开展。我们采取以专业院团为主体,以各乡镇文化站为骨干,以文化大院和社会业余文艺活动团体为补充等方法,积极开展送戏、送书、送电影、送辅导等送文化下乡活动。

 

4、艺术发展。我市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年初投入百万元,从年初开始历时6个月,成功创作生产了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大型剧目《海伦往事》。剧目完成后,在我市大剧场公演了20余场,受到我市中小学生、机关人员及社会各界群众的一致称赞。赴省城进行了汇报演出,得到省委宣传部、省文化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加强了“海伦市剪纸研发中心实践基地”的工作,为使剪纸作品体现时代气息,使其类别在题材上、形式上和技艺上都有了创新,今年已把研发的剪纸新作品700余件投入了市场。为了发展剪纸企业群体,由市工艺美术协会牵头,将我市12家剪纸企业联合在一起,组建了“海伦市工艺美术协会剪纸文化产业分会”。建立了海伦剪纸营销网络。在市内除了海伦剪纸的12家营销点以外,在“海伦市兴隆大家庭”商场又为剪纸企业和其它工艺品类企业提供了营销平台。在外地利用北京、哈尔滨、黑河、广州等地的销售渠道,建立市场。以此为基点,不断地向国内外延伸,为海伦剪纸产业化创造条件。

 

 

 

 

5、《红灯记》的故乡。从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,到1945年“八一五”光复,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,海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与日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,有2000多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,有3000多人因为支持抗日部队,而遭到日伪屠杀和迫害,其中被日伪判刑的就有1000余人。马占山、赵尚志、李兆麟、金策先后在海伦领导和指挥全省的抗日战争。“海伦冰趟子”“海伦八道林子战斗”“海伦白马石战斗”,也记载进黑龙江党史。更为重要的是,海伦始终是黑龙江省(北满)抗日指挥中心,中国第一个抗日省政府就设在海伦,北满省委也长期隐蔽在海伦。在当年的海伦县城正大街路南(现市委政府大楼)的两棵老榆树旁边,建有一处深宅大院,被群众尊称为“马公馆”,它的主人就是马占山。由于马占山的抗日义举深入人心,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北上的“援马团”。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特地生产出“马占山将军牌”香烟,用所得收入支持抗战。当香烟被民众购买时,一股巨大的抗日凝聚力也在悄然形成。随着省政府的迁移,这些“援马团”也赶到了这里。海伦,由此成了抗日的新热土。马占山曾说:“省东海伦,为我的第二故乡,余闭目也能寻得进退路,敌即使全力来逼,余亦不惧!”
   这里有过赵一曼、于天放、张光迪、夏尚志、王明贵等指挥和参与抗日战斗的身影,也有雷炎、顾旭东等海伦籍的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疆场。在海伦这片光荣的大地上,长眠着无数先烈的英魂,也掩埋着辛天成的三个女儿和马占山将军的夫人杜氏的芳骨。
   经考证现代戏《红灯记》的发源地就在海伦,我们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依据,在历史背景、故事情节、人物造型等方面都得到了认证落实。《红灯记》的历史背景是北满抗联西征,西征的目的是海伦。西征先遣队张光迪部的密营,在海伦的双河北山和八道林子,其地理位置都在海伦城的东北,符合剧中“北山游击队”的说法。经过考证,《红灯记》中李玉和的原型是海伦火车站地下党支部书记胡启,李奶奶、李铁梅的原型也有据可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市内有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农业发展银行、中国邮政储藏银行、农村信用联社、黑龙江银行、哈尔滨银行、黑龙江均信、瑞信风险投资公司、慧丰乡镇银行。承办国内外汇兑、结算、信贷、风投、担保等业务。主要使用卡种有:牡丹、万事达、金穗、龙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  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,绥化市北部。南距哈尔滨市214公里,北距黑河市376公里,西距齐齐哈尔市268公里。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441万亩。总人口84.7万人,其中:农业人口65万人。辖23个乡镇243个行政村,3个街道办事处,20个社区。


 

旅游景点

 

 

 

 

岳成,1948年出生,本科学历,中共党员,国家一级律师,1993年创办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,现在上海、广州、哈尔滨、大庆、三亚、纽约设有分所。岳成

岳成律师从事律师工作三十余年,办理各类案件逾千件。其中有影响的重大案件有:大兴安岭火灾秦宝山被诉玩忽职守案、《秋菊打官司》原作者陈源斌名誉权被侵权案、《工日报》被诉侵权再审案、《浏阳河》词作者徐叔华著作权被侵权案、原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刑事辩护案、国家文物局被诉打捞中国甲午海战致远舰纠纷案、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肖像权、名誉权被侵权案 、张桂军行贿毕玉玺被诉案等全国闻名的案件。1994年被评为首届黑龙江省十大优秀律师第一名。1995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十佳律师岳成1998年,北京市司法局律管处委托零点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,他是北京地区知名度最高的律师。2001年,中央电视台《东方之子》栏目播出了首届全国十佳律师——岳成的专题报道。2002年,北京市司法局授予他刑事辩护突出贡献奖20052006年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英才2006年被聘为北京市评标专家。

东北农业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、吉林大学、黑龙江大学聘请岳成律师为兼职教授

岳成所现受聘担任二百余家政府机关、社会团体、新闻机构、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。

2003年,岳成所出资120万元,在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吉林大学、黑龙江大学等6所大学法学院同时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。

2004年出资10万元,在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一中学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。

2005年出资10万元,在华东政法学院设立奖学金。

2006年出资10万元,在中山大学设立奖学金。

2007年出资10万元,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设立奖教金、奖学金。

今后,岳成律师事务所将每年都出资10万元,在各大学法学院设立奖学金,回报社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雷炎(1911-1939)原名李辉、又名李树。黑龙江海伦人。

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自卫军。

1932年返海伦,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

 

1933年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。同年4月,海伦县支部成立,任书记,领导组织抗日游击队。后奉派到珠河(今尚志县)、哈尔滨、上海等地工作,

1935年底返海伦。19363月,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。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后,相继任五师、九师参谋长及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。1937年下半年,与九师师长王德富率部在汤原地区对日伪军作战,击毙日军70多人,俘虏伪军数百人,缴获步枪100余支、机枪6挺、炮1门。

19398月,率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远征。11月,远征军在海伦改编,任第四支队队长。

19391229日晚,率骑兵70余骑行动,在李老卓屯被700余日伪军包围。与敌激战,毙敌100余人。突围中,受伤牺牲。

 

 1988年为永远纪念自己的英雄,海伦人民将城里最繁华大街命名为——雷炎大街!公园命名为雷炎公园!